康臣·科研|益肾化湿开放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布日期:2022-12-05 浏览次数:389次
图|《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官网截图
我国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实际生活中因大众对中医药了解不足以及中医药疗效慢等原因而备受争议。慢性肾脏病作为少有以中药为主要治疗用药的领域,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如何能用中医药去有效治疗慢性肾脏病也成为众多学术专家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
康臣药业集团紧跟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于2019年出资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设立“益肾化湿颗粒临床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开放课题”,面向广大肾病专业科研工作者公开招募,以现代药理学和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索“益肾化湿颗粒”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的优势,为全球防治肾脏病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图 | 往期“益肾化湿”开放课题现场图
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陈香美院士牵头,联合全国中西医肾病专家共同开展。以“合作、求真、创新”为原则,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准则,经过两轮专家评审最终入选10个重点项目和14个一般项目。该项目至今已顺利开展3年有余,于2021年上半年召开了两轮中期考核会,部分项目进展迅速,已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日前,浙江省人民医院金娟教授课题组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袁莉教授课题组的两项最新研究成果均已发表于SCI收录期刊《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图 | 右为陈香美院士往期会议演讲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作为一本多学科开放获取期刊,旨在向全球研究人员、学者、临床医生和公众传播和交流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有影响力的发现。据了解,该杂志2022年影响因子/JCR分区:5.988/Q1,并稳步增长。该杂志被8个国际数据库摘要和收录中,截至2021年底,杂志上的文章引用总数为380万次,比前一年增长51%。
图 | 期刊截图
浙江省人民医院金娟教授课题组围绕“益肾化湿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课题组采用db/db小鼠构建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检测肾功能、尿蛋白相关指标评价益肾化湿颗粒的疗效,同时采用HE染色、TUNEL染色及免疫荧光等实验探索益肾化湿颗粒对肾脏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通过细胞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进一步验证“益肾化湿颗粒”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图 | 金娟教授研究课题期刊截图
实验结果显示,“益肾化湿颗粒”显著改善糖肾模型动物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小球病变,减少足细胞凋亡。其可能与益肾化湿颗粒抑制高糖诱导的巨噬细胞M1极化和肾组织M1巨噬细胞浸润,显著改善巨噬细胞外泌体诱导的足细胞损伤,下调巨噬细胞外泌体miR-21a-5p的表达有关。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袁莉教授课题组则围绕“益肾化湿颗粒”治疗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该课题组采用阿霉素诱导FSGS动物模型,通过动物实验评价益肾化湿颗粒治疗FSGS的疗效,同时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如RT-PCR、Western Blot等探讨其作用机制。
图 | 袁莉教授研究课题期刊截图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益肾化湿颗粒”显著改善了阿霉素诱导FSGS模型动物的肾功能,并显著降低胶原纤维的沉积和间充质细胞标志物FN、vimentin和α-SMA的表达,提示“益肾化湿颗粒”抑制肾小球纤维化。网络药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益肾化湿颗粒”可显著下调模型动物BMP2、GSTA1、GATS3、BST1和 S100A9的表达及上调TTR、GATM的表达。进一步研究证明,“益肾化湿颗粒"通过抑制BMP2/Smad信号通路来抑制adr诱导的FSGS模型小鼠的肾小球纤维化。
益肾化湿开放课题项目还在持续进行,后续还会有更多新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敬请期待!
作为康臣药业集团肾科系列又一主力产品,“益肾化湿颗粒”的组方来源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所著《脾胃论》,于2009年获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益肾化湿颗粒”已临床应用10多年,积累了许多案例,其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得到广泛认可。2020年,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益肾化湿颗粒”在CKD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主任委员王耀献教授和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杨洪涛教授共同主持,对“益肾化湿颗粒”的研究成果?临床应用经验,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形成《益肾化湿颗粒治疗肾脏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旨在更好的指导“益肾化湿颗粒”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帮助肾病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命质量。
图 | 益肾化湿颗粒产品图
“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是国家战略。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诸多政策鼓励中医药发展,二十大报告则再次强调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未来,康臣药业将始终秉承“承古拓新,良药济民”的企业使命,不断加大中医药传承创新力度,为我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康臣力量。